點擊排行
推動優化營商環境與綠色發展協調共進
?
新聞-北國網 2021年10月21日
?毛世英
??
? ? ? ??實現綠色發展,作為我國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是需要貫徹到當今一切經濟社會活動中的原則要求,這當然也包括營商環境建設在內。優化營商環境,著重關注的是營商環境的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但也絕對離不開綠色發展要求,如招商引資工作就離不開環評審批和監管執法等環保要求,必須要在嚴格遵循環保法律法規的同時積極幫助企業排憂解難。在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新發展階段,應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建設與綠色低碳發展的協調共進,忽視綠色發展必將嚴重影響營商環境建設。深入認識和把握這一點,對于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統籌好招商引資和綠色低碳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 ?
面向綠色低碳發展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
??
? ? ? ?我們強調的高質量發展,必然是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一新發展理念的發展,綠色發展要求無疑是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內容,尤其是隨著2020年我國提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戰略目標,節能降耗、提高能效業已成為推動廣大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這對營商環境來說也等同于提出了更高的環保要求,面向綠色低碳發展無疑成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題中應有之義,成為貫穿于市場化、法治化與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中的一條不可逾越的基本原則。這落實到優化營商環境的目標上,就是要統籌好經濟發展與生態安全,既要打造一個公開透明、公平公正、誠實守信、自由創新、開放合作、互惠共贏、法治嚴明、保護產權和知識產權的營商環境,同時也要營造出一個生態優美、宜居宜業、低碳節能、循環清潔的綠色環境。這應是一種與生態環保有機融合的營商環境,營商環境的市場化、法治化與國際化都必須與綠色化的要求緊密結合。
? ?
? ? ? ?事實上,我國經濟發展正在向綠色低碳發展方向轉型,這是解決環境污染、能源緊張、氣候變化等嚴重生態問題的客觀要求,清潔生產、環保產品、綠色食品、綠色消費、綠色物流、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等必將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方向,與之相應,營商環境的市場化建設也須適應市場綠色化或綠色市場化的發展需要,在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等方面更要優先傾向于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綠色產業的發展,并要通過環評審批等方式對企業的投資、生產和管理依照環保要求予以規范和制約。隨著氣候變化、環境污染等問題在世界范圍內的不斷加劇,全球化經濟也必將日益走向生態化發展之路,因而營商環境的國際化建設顯然也需要積極適應國際貿易生態化的趨向。
??
? ? ? ?至于營商環境的法治化建設,本身就包含對有關環保法律法規的貫徹和執行,例如對企業生產在環保方面的督察、審批、監管和執法等,包括簡化環評程序、壓縮審批時間等,因而更需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法治是確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得以規范有序、公平公正、良性運行的根本保障,因而有“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一說,法治的這種根本性保障作用對于構建綠色營商環境也適用?!笆奈濉币巹澖ㄗh強調,要強化綠色發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這包括構建或完善資源高效利用制度、生態保護補償制度、生態環保責任制度,實施有利于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的稅收政策等,這類法律和政策顯然都要在營商環境建設中貫徹執行,構成營商環境法治化建設在環保方面的重要內容。
? ?
樹立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有所為有所不為
? ?
? ? ? ?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破除路徑依賴。要確保優化營商環境建設與綠色低碳發展協調并進,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是首要關鍵。當今優化營商環境中出現的種種生態環境問題,在思想根源上都可溯到綠色理念的缺失,以及對傳統發展觀念的慣性依賴,這需要我們在堅持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同時,盡力破除在思想上對非綠色觀念的路徑依賴。在處理生態環保與經濟利益的關系時,應堅持社會主義的義利觀,把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等綠色化要求看作是“義”的內容,樹立以義為上、以義取利的價值觀,大力開展環保節能的宣傳教育活動,積極倡導經濟綠色化和綠色經濟化,將市場經濟活動的逐利導向限制在環保要求范圍內,確保經濟活動不觸碰生態環保底線。
? ?
? ? ? ?承擔生態保護責任,發揚擔當精神。保護生態環境是每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意味著要有勇于擔當、積極作為的精神,切實履行主體生態責任,既不能一遇難題就繞著走,把環境問題擱置一邊,給營商環境建設留下環保方面的障礙,也不能在環保執法上搞“一刀切”。執法要剛柔相濟,一方面,要嚴格堅持環保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的剛性要求,對背離環保法律法規的行為要嚴格依法辦事。另一方面,應重視柔性的工作態度和方法,在充分聽取企業的反映、要求和意見的基礎上,依法依規幫助環保不達標的企業排憂解難。此外,保持政企之間順暢有效的互動溝通十分重要。企業和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是深入改善營商環境的評價標尺,因而需要不斷完善優化營商環境投訴舉報回應制度,以回應市場主體關切。
? ??
(作者系遼寧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