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排行
李正軍:五四運動成為新舊民主革命歷史轉折點的必然性
100年前,隨著五四運動的爆發,中國革命進入了持續30年的新民主主義階段,從五四運動開始,中國人民經過30年的浴血斗爭,贏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礎。所有這些,正是持續80年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為之不懈奮斗而最終未能實現的。因此,五四運動的歷史地位和劃時代意義,如同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講話中所言:“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五四運動之所以成為新舊民主革命歷史的轉折點,其必然性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在于它“以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
一、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五四運動的特點和優勢之一,就是毛澤東指出的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五四運動時,舊民主主義革命已持續80年,并曾幾度風起云涌,但始終未能改變國家四分五裂、民族備受凌辱、軍閥混戰不已、人民在苦難中掙扎的悲慘命運。其根本原因,首要的就在于沒有認清革命的敵人和朋友。20世紀初期的義和團運動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者,粉碎了他們瓜分中國的陰謀,但卻被封建統治者先利用后拋棄,付出了沉重的代價。20世紀前期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打開了閘門,但卻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并與封建軍閥相妥協,結果是“去一滿洲之專政,轉生出無數強盜之專政,其為毒之烈,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這一切正是從五四運動開始改變的。在以李大釗為代表的早期馬克思主義者領導下,中國人民的先進分子以無產階級的宇宙觀為指導,觀察世界形勢、分析中國國情,提出了“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口號作為政治指導方針,“以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為文化革命的兩大旗幟”。在全國人民共同努力下贏得的罷免賣國賊和拒簽凡爾賽和約的勝利,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列強和北洋軍閥政府,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精神和不屈斗志。以五四運動為開端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整個歷程,就是以工人階級(通過共產黨)為領導、團結發動農民、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等人民大眾,共同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歷程。這就是毛澤東指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總政策”,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能夠沿著正確軌道贏得勝利的根本原因。
二、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
五四運動的特點和優勢之二,在于它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并因而成為“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和新文化運動”。這根源于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急迫需要,根源于中國人民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失敗教訓中認識到的探索新的救國道路的急迫需要。無數慘痛的事實,不僅證明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文化聯盟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死敵,同時也證明“舊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文化,在帝國主義時代,已經腐化,已經無力了,它的失敗是必然的”。正是在“五四”的探索比較中,中國人民特別是其中的先進分子不僅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也認識到西方文明并非完美無缺,無論是改良主義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社會政策,還是“否認權力”的無政府主義,以及受制于“議會立法保護資本家”的社會民主主義和“放任資本家”的所謂“溫和方法的共產主義”,都是永世做不到的,只有列寧的“激烈方法的共產主義,即所謂勞農主義,用階級專政的方法,是可以預計效果的”,因而也是唯一適用于大規模改造中國以至世界的方法。“就是這樣,西方資產階級的文明,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一齊破了產。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讓位給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主義,資產階級共和國讓位給人民共和國。這樣就造成了一種可能性,經過人民共和國到達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到達階級的消滅和世界的大同”。這就是“五四”百年來中華民族從最悲慘命運向最光明前途實現歷史性轉變的根本原因所在。
三、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加的廣泛性
五四運動的特點和優勢之三,在于它具有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加的廣泛性。并因而“改變了以往只有覺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覺醒的人民大眾的斗爭狀況,實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全面覺醒”。五四運動參加群眾的廣泛性,不僅僅表現在地域和界別上,尤其在于力度上。誠然,五四運動是以進步知識青年尤其是學生作為先鋒隊的,但隨著實際斗爭的飛速發展,尤其是在六月初上海工人罷工開始后,“就不但是知識分子,而且有廣大的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參加,成了全國范圍的革命運動了”。尤其是工人階級的參加和堅決斗爭,不僅壯大了“五四”的力量,同時也使先進分子們對人民群眾的偉大作用有了進一步認識,對革命的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有了新的思考,更使帝國主義和反動統治者感到驚恐。最明顯的例證就是天津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斗爭,直接迫使北洋軍閥當局下令罷免賣國賊,當時一幅題為“工學商聯合打倒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的漫畫,就是人民群眾廣泛參加“五四”斗爭的形象記載。也正是從“五四”開始,具有初步馬克思主義覺悟的先進分子們,基于對人民群眾偉大力量的認識,在“到民間去”的口號下,開始全面深入人民群眾特別是工人群眾中去,以馬克思主義啟發人民覺悟,以人民情懷和對國情的深刻認識,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結合,成為工農民眾的宣傳者和組織者。“要打倒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只有把占全國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農大眾動員起來,組織起來,才有可能”、“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識分子的最后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實行和工農民眾相結合”。毛澤東的這些論述,正是對五四運動參加群眾廣泛性及其意義的精辟總結。
(作者系遼寧社會科學院黨史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