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黨在城市執政的組織基礎,社區黨組織應當發揮好領導社區治理、服務社區居民、整合社區資源、協調多元利益、化解社區矛盾的作用。通過加強自身建設,構建服務型社區黨組織、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社區內部構建多元治理體系、領導推動社區自治,不斷推進城市社會管理創新。
【關鍵詞】社區 黨組織 社會管理創新
城市社區是社會管理的重要領域
城市人口在社區聚集。改革開放以來,很大一部分城市人口經歷了由“單位人”向“社區人”的轉變,一方面,國有企業轉制并軌產生的大批下崗職工、失業人員,脫離了原單位的管理回到社區;另一方面,“大量新成立的就業組織采取‘非單位’的管理體制,越來越多的社會成員納入到社區管理體系中。”①同時,伴隨城鎮化的推進,大量農村人口涌向城市。根據《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2》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流動人口接近2.3億,規模龐大,并向城市集中。
政府職能向社區延伸。當前,中國城市社區實際上己經成為政府管理層級中的基礎層次。據統計,現在城市社區承擔著多達幾十項的工作任務,幾乎涵蓋了社會管理的所有領域,成為社會管理實踐的最基層組織,所有社區連接在一起就形成了社會管理的網絡。
各類組織在社區活動。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新經濟和新社會組織不斷涌現,活躍在各個領域。截至2010年底,全國依法登記的社會組織數量己經超過43.9萬。②他們的活動給社區管理增添了新的內容。新經濟、新社會組織特別是“草根”新社會組織的出現,使社區社會管理的形勢更為復雜,他們既可能成為社會管理的資源,也可能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消極因素,社區黨組織必須加強管理,引導其發揮積極作用,成為社會管理的資源。
不同利益在社區匯集。協調利益關系是社會管理的難點。“我國進入發展新階段,利益多元化,利益主體分化是大趨勢。而且,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這一趨勢仍在逐步加大。”③這種趨勢投射到社區,表現為利益主體的多元化以及對利益訴求的多樣化,這不僅受居民年齡結構、經濟狀況、職業構成、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響,也與居民所在的經濟和社會組織利益息息相關。同時,居民利益表達的訴求呈現爆發性增長,但表達的平臺和渠道相對缺乏或者不暢通。
矛盾和問題在社區顯現。隨著城市管理和建設的社區化,社區治理水平的不斷提高,社區承擔了越來越多的社會管理職責。因此,在改革進程中出現的各方面的矛盾和問題,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各類社會管理的薄弱環節都集中在社區。由于正常的利益表達和信息傳播渠道不暢,一些偶發的、影響較小的事件有可能通過非正規的渠道迅速傳播和發酵,引發矛盾和糾紛。有效應對突發事件、將矛盾化解在基層的任務客觀地落在了社區。
社區黨組織在社會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領導社區治理。“基層黨組織在基層社會管理中擔負著領導核心責任。維護基層社會和諧穩定,基層黨組織必須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擔負好領導責任。”④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其基層組織是落實黨的執政方針的具體實踐者,在社會管理創新中居于核心地位。社區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的自治組織,這與黨的性質、宗旨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方向是一致的。社區黨組織提高執行力,發揮領導核心作用,依托社區進行社會整合和政治動員,將會夯實黨執政的社會基礎。
服務社區居民。社會管理與服務群眾是有機統一的,“以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帶動基層社會管理創新,是社會管理的一次深刻變革,也是黨的執政理念、執政目標的一種變革。”⑤社區己成為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主要平臺,提升社區服務功能,使社區居民共享發展成果,是社區治理的主要內容。
整合社區資源。當前,社區治理的內涵己經從單純對社區居民的管理和服務延伸為對社區居民和駐區各類組織的管理和服務,社區居民、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的身份從“被管理者”轉變為社區治理的參與主體,成為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力量、社區黨建的重要資源。由于社會分工的變化、社會階層的分化帶來的民生問題、穩定問題對于社區黨組織的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區黨組織要轉變傳統的社區黨建理念,從區域化的視角,統籌黨建資源,發揮多元主體的參與作用,形成推動社區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合力。
協調多元利益。隨著基層民主的日臻完善,社區多元的利益主體逐漸意識到社區不僅是居民居住的場所,也是共同的生活家園,對公平、正義、尊嚴有著強烈的渴望,利益表達的訴求不斷增長。社區黨組織直接面對群眾利益訴求,在利益的表達和協調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社區黨組織應當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和政治優勢,為不同的利益主體構建溝通渠道,搭建平等對話和協商的平臺,增進各方的了解,引導利益各方在構建和諧社區中發揮作用。
化解社區矛盾。在社會轉型期,許多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而小矛盾的積累往往釀成群體性事件,社區黨組織就是要將“大矛盾”化解為“小矛盾”,將“小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基層黨組織應當認真研究新形勢卜人民內部矛盾的特點和規律,自覺擔負起化解矛盾和糾紛的重任……”⑥
發揮社區黨組織社會管理作用的路徑
構建服務型社區黨組織。社區黨組織應從居民和社會組織服務者的角度出發,轉變工作理念。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把社會管理寓于為群眾服務之中。將社區居民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工作效果的標準,最大限度地發揮服務群眾的作用。
構建服務型社區黨組織要創新服務內容。經常深入群眾,了解民情,準確把握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焦點問題。加快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滿足居民休閑、健身、娛樂的要求和愿望,使社區成為設施完備、環境優美的家園。完善對社區弱勢群體的服務,切實解決他們在就業、就醫、子女就學、住房和社會保障方面的實際困難,把黨和政府對弱勢群體的幫扶政策落到實處,增強他們對社區的認同感。
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社區黨組織不僅要挖掘社區社會管理資源,還應該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加強社區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通過社區黨組織發揮示范作用,帶動駐社區單位和兩新組織參與社區管理。對社區黨員實行分類管理,增強黨員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切實解決流動黨員工作、生活困難,培養在職黨員的“社區意識”,尊重關愛離退休黨員。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為黨員發揮模范作用搭建平臺。通過黨員承諾、結對幫扶、走訪慰問等形式,將問題和矛盾解決在社區;壯大社區黨員志愿者隊伍,為居民辦實事、解難事,做黨聯系群眾的紐帶,以此增進黨員和群眾的感情,贏得社區群眾的信賴和擁護,提升社區黨組織社會管理能力。
發展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的多元治理體系。社區黨組織在社區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應該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這并不意味著社區黨組織是社區管理的唯一主體。隨著我國社會建設的不斷完善,各種類型的社會組織蓬勃發展并且日益規范,在基層民主的推動下,居民和社會組織參與社區管理的熱情越來越高漲。因此,在利益多元化和社會結構多元化的現實條件下,社區黨組織要引導和規范社會組織,使其在民主、法治的框架內發展,同時,建立起黨組織與社會組織間、社會組織與社會組織間的互信機制。通過社區聯席會議等形式,引導群眾通過社會組織參與社區管理,逐步將其培育成為成熟的社區治理主體,在社區內形成“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多元治理形態。
領導推動社區民主自治建設。社區是“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居民自治組織,社區黨組織要在社會管理中發揮領導核心的作用,就要使自身的工作融入到社區民主自治建設中,成為推進社區民主自治的核心力量。社區黨組織要成為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促進黨和群眾的溝通從單向流程到多向交流的轉換,盡可能促進信息上下交流的雙向運行,加強黨組織與群眾橫向信息交流。通過規范社區黨務、政務公開,改變社區居民與黨委、政府信息不對稱的現狀,實現信息暢通無阻。⑦建立暢通的利益訴求和表達渠道,為居民提供“出氣口”和“減壓閥”,化解社會矛盾和不穩定因素。
【注釋】
①潘嘉,謝志強:“‘單位人’變‘社區人’對社會管理提出的新挑戰”,《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1年第11期。
②孫偉林:“讓社會組織有錢做事”,《人民日報》,2011年3月18日。
③遲福林:“破解新階段社會管理創新幾大難題”,《小康》,2012年第1期。
④周英峰:“全國基層黨組織書記加強社會管理集中輪訓示范班綜述”,http: //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14810293.htmla
⑤李俊偉:“從十八大報告看如何夯實黨的組織基礎”,http://renshi.people.com.cn/n/2012/1207/c139617一19828798-2.htmla
⑥陳文新:“基層黨組織:社會管理創新的政治資源”,《理論與改革》,2012年第4期。
⑦黃春梅:“城市社會管理視域下社區黨組織功能變化探析”,《福州黨校學報》,2011年第5期。
(原載于人民論壇2013年第23期)
- 上一篇:實現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
- 下一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功能定位及實現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