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排行
遼寧經濟發展中結構轉型問題及建議
遼寧經濟發展所面臨的結構問題一類是產業結構升級問題,即收入水平提高、需求結構變化和技術條件變化對產業結構升級所提出的內在要求;另一類是老工業基地所特有的結構性矛盾,即主導產業競爭力低下、資源型產業衰退等。國家振興戰略功能定位明確肯定了老工業基地傳統優勢產業的相對優勢和再創新的價值,不斷升級產業和優化結構是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用新產業代替舊產業是升級和轉型,產業內部通過技術創新由低端向高端發展也是升級和轉型。因此必須堅持增量帶動結構優化,發展新興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又要通過創新優化存量,做強傳統優勢產業,提升產業層次。
一、遼寧產業結構現狀分析
遼寧產業結構演變正由工業化的“二三一”階段向后工業化的“三二一”階段推進。長期以來形成的重化工業結構雖然幾經調整,但是以重化工業為主體的工業結構具有明顯的結構剛性。特別是實行振興老工業基地戰略以來,由于正好遇到國際市場需求周期,遼寧重化工業比重再次攀升,重工業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75%以上。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遼寧產業結構調整受到資源稟賦、資本存量、國家戰略等多種因素影響,顯示出明顯的路徑依賴特點。
從主導產業變化看,2003年占工業總產值5%以上的支柱產業依次石油加工、黑色金屬冶煉、交通運輸設備制造、化學原料與化學制品、通訊設備與計算機制造6大行業。2014年占遼寧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以上的工業產業依次為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工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值得注意的是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產業近年來在遼寧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下降幅度較大,2003年該產業所占比重為5.7%,2014年該產業比重下降到1.8%。
傳統產業改造與城市空間布局調整相結合。遼寧傳統產業這一輪改造,轉變了過去單純以企業技術改造為主的思路,結合城市功能和城市環境改善,對老企業進行搬遷、改革、重組、升級等整體性改造。傳統老城區的改造和新城區的發展、工業向開發區集聚、城市空間急劇向外拓展等這些趨勢正在影響和驅動城市轉型。
二、 遼寧產業結構調整面臨的主要問題
遼寧重化工業高比重和國有企業高比重這兩個特點形成了與之相適應的體制模式和思想觀念,即使在實行市場經濟后,仍然有其特定的表現形式,政府干預和壟斷性較其他地區特征更為明顯。再加上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整體上從高速向中高速轉換,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回落,企業產能過剩等諸多矛盾與問題都對傳統優勢產業發展形成制約,遼寧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傳統產業轉型壓力大。產能利用率低的行業主要集中在鋼鐵、有色、化工、建材、造紙、造船等傳統行業,處于產業鏈條末端冶金、化工等原材料工業普遍技術含量不高,受市場波動影響嚴重。東北振興十年期間,很多國債項目多集中在國家關注的石化、鋼鐵、裝備等戰略性競爭產業中,鋼鐵、電解鋁、鐵合金、焦炭等行業,出現了生產規模明顯大于預期市場需求規模的狀況。
新興產業領域沒有形成明顯的競爭優勢。新興產業發展較為緩慢,影響力和支撐力均較為薄弱。在區域經濟中起主導作用的仍是資源和資本密集型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較小,作為裝備制造大省,新興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滯后。
三、遼寧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建議
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既要解決資源配置的平衡問題,更要解決資源配置的效率問題。推動經濟增長方式逐漸從投資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的轉變,提升產業整體素質和加速發展新興產業,培育和確立適應未來競爭需求的新的優勢地位。
創新優化存量,提供有效供給滿足新需求。不斷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層次,裝備制造業要向高端發展,智能化、服務化是發展方向,要推進國產重大技術裝備創新及產業化,培育高端自主品牌。對于產能過剩的傳統產業要有嚴格的市場準入和退出制度,拓展對外開放的思路轉移過剩產能,增強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的能力,對外開放的重點不僅僅局限在對外出口方面,還要依靠對外投資帶動企業轉移過剩產能;對于確實是落后的產能,要通過淘汰、整合實現轉型升級。遼寧傳統重化優勢產業國有比重仍較高,改造傳統產業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靠國有企業自身能力進行技術改造與結構升級不太容易實現,而且風險集中。要實現傳統優勢企業產權結構多元化,除了關系國家安全和國計民生的企業,應該向社會資本開放,為建立現代企業治理結構奠定基礎,允許社會資本采取多種形式參與傳統優勢企業結構升級改造。建立符合現代市場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增強傳統企業的市場開拓能力和產品開發能力,把傳統優勢企業建設成投資多元、運作規范、競爭力強現代企業。
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支持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的發展。培育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云計算、物聯網等產業,創造良好的新興產業發展環境,讓遼寧民間創業、創新的內生發展動力充分釋放。盡量減少行政力量對新興產業的不當干預,打造一個公平的市場環境,給企業以充分的發展空間。要培育創新創業的要素,形成系統的戰略機制,研究創新的規律,針對創新的不同階段,實施不同的政策和戰略。
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遼寧工業的發展規模和集聚效將拓寬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空間,隨著經濟增長內生動力由效率驅動向創新驅動的過渡,未來將主要靠知識創造和自主創新能力驅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這將對現代服務業,特別是支撐先進裝備制造業的知識型服務業產生更大需求。同時隨著進一步對外開放,更高層次的國際合作將提升遼寧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城市轉型升級等都將給服務業帶來更多的需求。
趙玉紅:遼寧社科院經濟所副所長研究員
- 上一篇:遼寧經濟發展中結構轉型問題及建議(轉載)
- 下一篇:精準發力化解遼寧過剩產能(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