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排行
振興東北視域下的遼寧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發展
-----以新聞出版廣電業為例
遼寧社會科學院院長 姜曉秋
摘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5年12月31日
新聞出版廣電業作為位居文創業之首的產業,其實現創新發展是加快遼寧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特別是在資本時代已經過去,“重啟”時代已經到來的時刻,遼寧省的新聞出版廣電業還存在應對新產業革命發展理念落后,采用新業態和新模式不多,傳統媒體和新型媒體融合不夠,龍頭企業影響力和牽動力不強,產業聚集度不高,核心競爭力不強等瓶頸。因此,遼寧新聞出版廣電業應及早應對新產業革命,采取以下對策。
中形成新業態和新模式。據2013年“菜鳥物流”發布會釋放的信號,阿里巴巴已經織起了一張中國第一的互聯網生態數據平臺——用戶瀏覽、購物支付、查詢、發布微博等在內的“天網”,將大數據篩選重組,嫁接到其他領域產生新的商業模式。建議遼寧省采取收購兼并等手段,整合產業內外部資源,加快建設新聞出版廣電業全業務綜合集成服務體系。三是在互聯網形態特征的不斷開發中形成新業態和新模式。遼寧省要及早采用信息服務業的新業態和新模式,開拓發展平臺經濟,為眾多的中小企業和消費者提供大平臺服務。要在遼寧新聞出版廣電領域培育一批平臺型文化企業,引導各種門戶網站、電子商務網站進一步向交易平臺、支付平臺、應用平臺、媒體平臺轉變,推動平臺企業逐步向平臺經濟產業升級。
以數字化為方向推動產業“重啟清零”
當前,數字內容產業迅速崛起,全球新聞出版業正呈現從紙質出版向數字出版的革命性轉變。一是政府要創新發展理念。樹立市場配置資源起決定性作用的理念,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對數字內容產業的作用,推動新聞出版廣電業進行革命性變革。樹立先做專、再做強的發展理念,在紙質與電子、印刷與數字共生的過渡期,促進新聞出版廣電業進行數字化轉型。二是政府要鼓勵和培育創新主體。鼓勵國企加快向創新平臺轉變,發揮創新引領和服務助推作用。增強民營企業創新活力,鼓勵民營企業成為新產業革命的創新主體。三是加快建立專項產業基金。專項產業基金用于鼓勵企業走數字化道路,對于企業數字化、信息化投入的部分,可采取稅收減免抵扣的方式進行扶持。四是加快引進和培養數字化出版廣電人才。搶抓“歸國潮”的有利時機,引進和培養數字化科技創業領軍者、科技研發帶頭人和產品制作骨干(高級藍領)聚集到新聞出版廣電業。通過工資補貼、社會保險費補貼、專家公寓、藍領住宅等優惠政策,吸引和培養緊缺人才。
以重組化為手段實現企業“跨界顛覆”
新產業革命的顯著特征就是“跨界”。一是要積極推動跨界重組。突破新聞出版、電影、電視等界別限制,由網絡、出版、娛樂、媒體和傳統文化藝術相互融合,進行跨界重組,走數字電影、數字電視、數字報紙、數字刊物、數字藝術、數字游戲等具有巨大生命力的數字內容產業之路,把軟件和多媒體、電子硬件和電信等進行重組、集成的新的經濟領域。二是扶持現有龍頭集團企業做大做強。最近三年,大眾圖書出版領域并購頻繁。國際上大的并購有企鵝與蘭登書屋合并,阿歇特收購海波公司的成人出版企業,哈珀·柯林斯公司收購尼爾森公司,新聞出版廣電業正面臨著深刻的生存危機和“洗牌”。遼寧省要借勢加快數字出版領域內資本并購,重點支持幾個優秀出版廣電企業,以收購聯合為手段,走規?;?、集約化道路。三是重新定位全產業鏈的技術創新。在互聯網時代,新產業革命不像以往的產業革命那樣,發達國家把生產制造環節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然后提升生產性服務業,而是出現了制造商向制造服務商轉變、服務化與制造過程一體化發展的新趨勢。為此,新聞出版廣電業的創新發展定位,不僅僅是定位在微笑曲線“U”兩端創意和銷售服務,而應該是全產業鏈的技術創新,積極推動產品生產制造和服務一體化。
以信息化為支撐創新發展“平臺經濟”
新聞出版廣電業發展的最高境界,不僅是做產品,也不僅是做標準,而是做“平臺經濟”。為此,遼寧省要把“平臺經濟”納入新聞出版廣電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發揮“平臺經濟”具有的“長尾效應”。一是政府要推動在縱向整合中形成新業態和新模式。在亞馬遜、谷歌、巴諾、蘋果等全球性數字出版平臺和盛大文學(中國)等地區性平臺的共同推動下,大眾電子圖書市場規模日益擴大,一些國家紛紛搶占大眾電子圖書市場,蘋果占大眾電子圖書市場的10%,巴諾書店占25%,亞馬遜所占份額高達50%,甚至有報道稱“亞馬遜一年時間擠垮英國百家出版商”,到
- 上一篇:重要學術成果動態
- 下一篇:姜曉秋院長闡釋習總書記“七一”講話